宋晗
-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肾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 彭超李伟薛晴徐嘉宁曾诚黄艳宋晗陆叶龚侃周应芳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分析
- 黄艳彭超徐海燕李伟宋晗薛晴周应芳
- 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探讨其与月经量增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单纯子宫腺肌病患者111例(子宫腺肌病组)和子宫肌瘤患者11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子宫腺肌病组凝血功能与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30.4±3.1)和(29.6±2.5)s;P<0.05],而凝血酶时间(TT)较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4.2±1.2)和(14.6±1.0)s;P<0.05]。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8±203)和(395±286)cm^3;P<0.05]。(2)子宫腺肌病组凝血酶原时间(PT;r=0.135,P=0.042)、纤维蛋白原定量(FIB-C;r=0.139,P=0.036)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3)血小板计数在子宫腺肌病组贫血者中较非贫血者明显升高[分别为(323±79)×10^9/L和(274±56)×10^9/L;P<0.05]。(4)子宫腺肌病组非贫血者FIB-C明显低于对照组非贫血者[分别为(2.8±0.5)和(3.0±0.6)g/L;P<0.05];子宫腺肌病组贫血者较对照组贫血者TT明显缩短[分别为(14.4±1.2)和(15.2±0.9)s;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其月经量增多有关,贫血也可能参与凝血功能紊乱。
- 张德玉彭超周应芳黄艳宋晗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血液凝固贫血血液凝固障碍凝血功能
- 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与孕期子宫破裂被引量:5
- 2018年
- 子宫腺肌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和不孕不育,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该病的治疗视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而定。多种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可用于子宫腺肌病。子宫破裂是少见的孕期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儿健康。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接受子宫腺肌病灶挖除术患者的不断增多,术后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越发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重点关注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与孕期子宫破裂的风险。
- 宋晗周应芳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孕期并发症子宫破裂挖除术不孕不育
- 腹直肌内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切除二例被引量:11
- 2020年
-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两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疗经验,并结合文献探讨腹腔镜切除腹直肌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可行性。两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发病,异位病灶均位于腹直肌内,均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之前先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之后切除腹直肌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未见病灶残留或复发。腹腔镜下切除腹直肌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是可行的,尤其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需同时治疗的患者,但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仍须进一步探讨。
- 黄艳彭超宋晗李天慈张德玉周应芳
- 关键词:腹直肌腹腔镜切除病灶切除术异位病灶禁忌证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9例诊治分析
-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17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平均发病年龄33.8岁,平均发...
- 黄艳彭超徐海燕宋晗薛晴周应芳
-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手术
- 抗磷脂综合征与妊娠被引量:10
- 2017年
-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可见动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早孕期流产和中晚孕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等表现。AP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可表现为上述一个或多个症状。APS合并妊娠时,发生动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胎死宫内,以及合并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概率均明显升高,威胁母儿健康。
- 宋晗季兰岚周应芳孙笑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妊娠动静脉血栓形成胎儿生长受限自身免疫病抗磷脂抗体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9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17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辅助检查、术中情况、手术疗效、复发率及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并按发病部位分为皮下型及肌肉型,是否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单纯组及合并内异症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均发病年龄(33.8±4.4)岁,发病时间在剖宫产术后1个月~12年,中位数2年(1~4年),自出现症状至手术确诊时间为1个月~14年,中位数2年(1~4年)。179例患者中,96%(172/179例)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下腹部切口周围疼痛及触痛包块的典型症状;75例患者检测了CA125,平均(30.3±18.0)U/ml,其中22例升高;超声诊断符合率73.2%(131/179)。皮下型和肌肉型分别占61.5%(110/179)和38.5%(69/179),合并内异症组占10.1%(18/179)。合并内异症组和肌肉型患者病灶大、术中需要放置补片的比例高(27.8%,5/18)。179例患者均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0~132个月,33例失访。手术有效率100%(146/146),复发率6.2%(9/146),症状复现中位时间1年(0.75~3.5年)。结论腹壁内异症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常可正确诊断,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病灶位于肌层和合并盆腔内异症的患者病灶较大,术中必要时使用补片修补。
- 黄艳彭超徐海燕宋晗薛晴周应芳
-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手术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囊性的临床分析
- 目的 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房性囊肿的发生率,左右两侧多房性囊肿发生率的高低,多房性囊肿患者CA125水平的临床意义以及术前超声检查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北大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
- 彭超宋晗李凌苏燕燕周应芳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房性囊肿CA125超声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肾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 彭超李伟薛晴徐嘉宁曾诚黄艳宋晗陆叶龚侃周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