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74 被引量:3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空气污染与疾病监测示范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深圳市龙岗区2011—2014年手足口病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相关性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描述2011—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方法收集2011—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从深圳市气象局网站申请使用2011—2014年龙岗区日平均气温等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气象因素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4年龙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60 769例,年发病率分别为340.02/10万、367.09/10万、413.49/10万和473.69/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4—10月,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务工人员多,生活环境较差的地区,如龙岗、布吉和坪地等街道;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全部病例的89.87%,4年中男性均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0.63;实验室监测结果显示,2012—2014年龙岗区手足口病的病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72.02%,332/461),EV71(18.87%,87/461)多于Cox A16(9.11%,42/461);2011—2014年龙岗区手足口病发病数与日最低气温、日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龙岗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人群中的分布也有各自特征,应综合相关气象因素影响,及时进行手足口病风险评估,在流行期之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
- 刘峰刘凤仁李刚
-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象因素
-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暴发调查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对某市某中学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定义及搜索,描述性分析,病例对照研究,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留样食物、部分病例和全体厨工肛拭子、环境表面拭子样本进行4种常见致病菌检测。结果根据病例定义搜索到68例疑似病例,分布在25个班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行曲线呈持续同源暴露模式,临床表现以腹泻(92.6%)、腹痛(58.8%)、呕吐(23.5%)为主。饮食史调查显示56例病例均进食食堂早餐后发病。病例对照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售卖汤河粉、汤米粉、炒米粉的设备为可疑设备(OR=4.3,95%CI:2.3~8.1)。实验室在早餐河粉及6名疑似病例肛拭子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系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食物导致。建议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与管理,定期进行厨工卫生培训,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和操作规程。
- 吕鸿鑫何文军林健刘凤仁李刚
-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暴发疫情
- 深圳市龙岗区1994~2008年霍乱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霍乱疫情与外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龙岗区l994~2008年的霍乱监测和疫情处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994~2008年,全区共采集标本39004份,检出阳性标本69份,阳性检出率为0.18%。2000年前以小川型霍乱流行为主,2001年后转变为以稻叶型为优势菌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腹泻病例及食品标本,霍乱疫情发生与周边环境(包括外环境和食品r:=0.745,P<0.01);,特别是水源、媒介等外环境(r=0.750,P<0.01)中霍乱弧菌的检出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霍乱疫情的发生与外环境监测结果的高度相关性,应加大外环境特别是水源的霍乱监测力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董建刘凤仁刘渠李刚
- 关键词:霍乱流行病学
- 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在现况调查中的应用
- 2011年
- 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ercent,PAR%)是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病或死亡占人群发病或死亡百分比。它把病原因子的相对危险度和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结合起来,对某一暴露因素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因而在定群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在现况研究中的应用却较少报告。而现况研究又是流行病学和卫生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着重介绍现况研究中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的估计方法。
- 林琳曹桂华张茂棠刘渠李刚张起文董建
-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相对危险度综合评价
- 2005-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5-2014年期间,龙岗区一共报告141宗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127宗(90.07%)。自2008年起,每年首宗暴发疫情较同年疫情高峰提前中位时间2个月。疫情送检不同样本粪便和肛拭子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86,P=0.319),但病后3 d内采样阳性检出率较≥4 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6,P=0.016)。结论托幼机构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为提高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应尽量采集发病3 d内的标本。
- 段利娜李刚刘凤仁叶伟雄孙春云
- 关键词: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 深圳市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龙岗区干部疗养院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本次疫情的流行特征、来源、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结果2009年8月13~24日共发生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暴发原因为外来住客引起员工感染,之后员工之间通过工作、住宿上的接触导致续发病例的发生。结论提高医疗机构发现病例的敏感性,强化对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 曹桂华刘渠李刚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叶碧莉王敬忠许振慧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 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原监测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龙岗区2家哨点医院上报的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分析其病原构成、季节变化和人群分布。结果 1 182份标本中523份检出病原,检出率为44.25%。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检出率(30.54%vs.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8,P=0.00),约0.93%的标本为双重或多重感染。夏秋季以细菌性病原检出为主,冬春季则以病毒检出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性腹泻病原构成有所不同(χ~2=12.76,P=0.01);越早采样标本阳性检出率越高(χ~2=12.76,P=0.01),多重临床表现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单一临床表现的患者(χ~2=14.76,P=0.0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谱以沙门菌、诺如和轮状病毒为主,病原谱已发生变化,应加强监测,做好不同季节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 杨永平刘凤仁刘渠金玉娟李刚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谱
- 2013—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3—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疫情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7年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坪地街道共报告手足口病4 456例,年均发病率为367.09/10万。发病最高峰为5—7月(2 083例,占46.75%),次高峰为9—10月(926例,占20.78%)。男性2 715例,年均发病率为401.35/10万;女性1 741例,年均发病率为323.9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3 977例,占89.25%),其中又以1岁年龄组发病居多(1 535例,占34.4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3 375例)和托幼儿童(899例)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5.74%和20.18%。病原学监测阳性检出率为77.62%(718/925),以其他肠道病毒阳性为主(405份,占43.78%)。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和人群分布差异,应针对流行季节和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 杨永平黄凯黄东红刘凤仁李刚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 深圳龙岗区2000~2005有机溶剂职业性危害事故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了解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0~2005年间共发生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危害事故。[方法]按职业病诊断标准对收集的25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资料进行分析。按照GB/T4754-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大类划分行业,职业损害原因划分按卫生部卫统19表中的规定。[结果]25起事故中,损害38人,死亡6人,死亡率15.79%。三氯乙烯15起,列首位(60.00%);患者16人,死亡4人,死亡率高达25.00%,占全区有机溶剂死亡人数构成比的首位(66.67%)。[结论]三氯乙烯是引起我区有机溶剂中毒的主要毒物;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密闭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所致。
- 李刚
- 关键词:有机溶剂
- 2016-2020年深圳市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对院前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为深圳市龙岗区死因监测管理及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的资料,比对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深圳市殡仪馆死亡数据,对院前死亡病例的构成及死因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深圳市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共报告3887例,月报告数相对平稳,部分病例在龙岗区的死亡监测系统中无记录,但殡仪馆有记录,漏报率2017年最高(2.94%),2020年最低(0.58%)。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死因不明、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50∶1,45岁以下人群死因顺位第一位为损伤及中毒,45岁以上人群死因顺位第一位为循环系统疾病。结论龙岗区院前死亡病例漏报情况得到改善。45岁以下人群须重点防止意外伤害,45岁以上人群须重点防范循环系统疾病。应加强急救能力建设、普及急救常识,进一步降低院前死亡率。
- 陈嘉慧叶碧莉李刚刘凤仁林健郑洁纯黄欢婷
- 关键词:院前死亡死因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