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伟雄

作品数:54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3篇疫情
  • 22篇流行病
  • 22篇流行病学
  • 11篇疫情分析
  • 10篇病毒
  • 10篇传染
  • 10篇传染病
  • 9篇手足
  • 9篇手足口
  • 9篇手足口病
  • 9篇流感
  • 8篇流行病学特征
  • 8篇暴发疫情
  • 7篇染病
  • 7篇发病
  • 7篇发病率
  • 5篇流感样病例
  • 5篇流行病学调查
  • 5篇艾滋病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机构

  • 51篇深圳市龙岗区...
  • 4篇广东药学院
  • 4篇深圳市龙岗区...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51篇叶伟雄
  • 35篇刘凤仁
  • 29篇陈嘉慧
  • 29篇李刚
  • 28篇刘渠
  • 26篇曹桂华
  • 23篇叶碧莉
  • 19篇张起文
  • 12篇龙清平
  • 12篇林琳
  • 12篇孙春云
  • 12篇董建
  • 9篇王文玲
  • 7篇张茂棠
  • 6篇庄辉元
  • 5篇李晓霞
  • 5篇覃佩兰
  • 4篇钟欣扬
  • 4篇陈应坚
  • 4篇陈小燕

传媒

  • 8篇疾病监测
  • 7篇职业与健康
  • 7篇实用预防医学
  • 7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公...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2012年
目的为探讨龙岗区痢疾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2005年1月~2010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岗区2005~2010年痢疾病例3 057例,其中细菌性痢疾3 048例,阿米巴痢疾9例,发病率呈逐年稳中有降;5岁以下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51.95%,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47.10%,5~11月为发病的高峰期,细菌培养阳性数呈逐年下降。结论做好痢疾防治应加强卫生投入,做好幼儿及外来人员的健康宣教,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同时做好痢疾的实验室培养工作等。
叶伟雄
关键词:痢疾流行病学
2005-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5-2014年期间,龙岗区一共报告141宗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127宗(90.07%)。自2008年起,每年首宗暴发疫情较同年疫情高峰提前中位时间2个月。疫情送检不同样本粪便和肛拭子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86,P=0.319),但病后3 d内采样阳性检出率较≥4 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6,P=0.016)。结论托幼机构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为提高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应尽量采集发病3 d内的标本。
段利娜李刚刘凤仁叶伟雄孙春云
关键词: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Ridit分析法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结果被引量:1
2011年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出现成倍增长的抗体滴度以及累计的几何平均滴度,这属于呈偏态分布的等级型分组资料。如果用t检验、χ2检验等常规统计方法处理时,只能在每两组间比较。为此,
曹桂华刘渠李刚张起文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叶碧莉
关键词:RIDIT分析法血清流行病学
2015-2022年深圳市龙岗区HIV/AIDS新发现病例流行趋势特征和灰色模型定量预测
2024年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新发现病例流行特征和判定趋势、定量预测,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15—2022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特征分析,用缓冲算子建立灰色均值GM(1,1)模型进行趋势判定和病例数预测。结果2015—2022年龙岗区新发现HIV/AIDS病例共2722例(1611/1111),年均报告病例数(340±25)例。病例以男性(92.43%)、20~<40岁(71.49%)、未婚(63.67%)、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68.59%)、商业服务和家务及待业(62.12%)、市外户籍(80.79%)病例为主,男男同性传播(68.41%)为主要感染途径。50岁以下以男男性传播为主,50岁以上以异性传播为主。医疗机构检测(56.61%)和咨询检测(25.24%)为主要发现方式。疫情趋势为:40~50岁(χ^(2)_(趋势)=4.854,P<0.05)和>50岁(χ^(2)_(趋势)=25.241,P<0.001)病例组分布呈增长趋势;家务及待业病例组分布呈增长趋势(χ^(2)_(趋势)=6.533,P<0.05);医疗机构检测中其他就诊者检测分布呈增长趋势(χ^(2)_(趋势)=20.558,P<0.001)和咨询检测分布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0.562,P<0.05);新发现病例中AIDS构成比呈增长趋势(χ^(2)_(趋势)=8.382,P<0.05);青、中、老年男性病例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同性传播占比下降、异性传播占比上升趋势(χ^(2)_(趋势)=252.478,P<0.001);男性未婚、离异或丧偶、已婚或有配偶组病例随着配偶的存在呈度同性传播占比下降、异性传播上升的趋势(χ^(2)_(趋势)=155.454,P<0.001)。弱化算子GM(1,1)灰色模型精度良好,显示近年疫情趋势平稳(发展系数<0.01),预测2023年病例数精度>95%,可用于HIV/AIDS新发现病例数预测。结论龙岗区AIDS疫情态势平稳,但有中老年病例增加的趋势,病例发展到AIDS阶段因症状就诊发现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应继续推行扩大检测策略及早发现病例,深入开展高危、重点人群综合干预防治措施,多渠道(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
孙春云陈小燕龙清平叶伟雄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灰色预测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淋病及梅毒等5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0年累计发病16 014例,总发病率为513.87/10万,各年度发病率分别为89.17/10万、134.57/10万、140.01/10万、71.92/10万、75.39/10万、63.96/10万。5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梅毒、淋病、乙肝、丙肝、艾滋病各占41.77%、40.04%、11.04%、5.91%、1.24%。男女比例为1.94∶1;工人发病构成占42.11%;20~49岁年龄组占87.68%。因此,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大防制工作力度。
覃佩兰曹桂华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叶碧莉杨燕陈妹县
关键词:血源性疾病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在现况调查中的应用
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risk percent,PAR%)是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病或死亡占人群发病或死亡百分比。它把病原因子的相对危险度和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结合起来,对某...
曹桂华张起文董建叶伟雄钟欣扬陈嘉慧王文玲
关键词: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2012-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了解辖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从而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13年龙岗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012-2013年,辖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0 160例,年均发病率为385.70/10万;散居儿童特别是1-岁龄婴幼儿高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9:1;与往年相比,2012-2013年流行曲线有明显改变;2013年重症发病率显著低于2012年(χ2=9.221,P=0.002)。实验室监测结果显示,辖区手足口病病例主要以除外EV71和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68.33%,233/341),CA6多见(56.22%,131/233);绝大部份重症和死亡病例因EV71感染所致。18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受疫情处置及时性(X2)、发病总人数(X3)及暴露人数(X4)的影响(Y=0.586+0.478X2+0.630X3-0.013X4(R2=0.503,F=10.113,P=0.000))。结论 辖区2012-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曲线的改变与病原谱的变化有关,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别是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的及时报告与处置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刘凤仁李艺艺李静媚李刚刘峰叶伟雄
一宗伤寒流行疫情的调查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一宗伤寒疫情的发生、流行原因和疫情控制效果,为人口密集地区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控制积累经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相关的饮水和饮食卫生进行分析,核实诊断,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流行原因及特点及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共发生28例伤寒确诊病例,波及11间工厂,造成本次流行的主要原因为外出进餐、饮用生水等。结论饮食卫生管理不到位是造成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采取隔离治疗现症病人、严格进行消毒和对接触者及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等综合措施能及时有效控制伤寒的流行。
张起文林琳刘渠张茂棠董建叶伟雄陈嘉慧王文玲
关键词:伤寒
2008-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3
2012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相关的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45.75/10万、96.80/10万、307.48/10万和349.3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街道均有发病,以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布吉街道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20.37/10万、356.06/10万和259.83/10万。发病主高峰集中在4-7月,病例数占59.59%,次高峰集中在9-11月,病例数占23.14%。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及托幼儿童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时有暴发。重症病例数逐年增多,2008-2011年分别为2、14、31和55例。4年间共死亡19例,2008-2011年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5、8和4例。结论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曹桂华林琳刘渠李刚刘凤仁叶伟雄陈嘉慧覃佩兰叶碧莉董建陈应坚甘莉萍徐亚军石婷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传染病控制
2009—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探讨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2009年1月—2011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岗区2009—2011年肠道传染病病例42 927例,发病率逐年上升;5岁以下年龄段占总发病82.56%,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74.20%,龙岗街道发病数及发病率最高,5月发病最多。结论该区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首先应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健康宣教,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健全各级各类肠道专科门诊,同时各级疾控部门及时对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行处理。
叶伟雄黄宇燕陈嘉慧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