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晖

作品数:42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磁共振
  • 19篇成像
  • 17篇磁共振成像
  • 13篇基底
  • 13篇基底动脉
  • 9篇血管
  • 6篇椎-基底动脉
  • 6篇脑脊液
  • 6篇后循环
  • 6篇磁共振血管
  • 5篇动脉
  • 5篇血管造影
  • 5篇血流
  • 5篇造影
  • 5篇磁共振血管造...
  • 5篇磁共振血管造...
  • 4篇血流动力学
  • 3篇电影
  • 3篇肿瘤
  • 3篇脑干

机构

  • 30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河北联合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邯郸市中心医...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作者

  • 40篇李晖
  • 31篇刘怀军
  • 8篇杨冀萍
  • 8篇梁莹
  • 6篇张辉
  • 6篇耿左军
  • 6篇闫乐卡
  • 6篇尚华
  • 5篇李靖武
  • 5篇崔彩霞
  • 4篇贺丹
  • 4篇宋利宏
  • 4篇杨桦
  • 3篇张惠英
  • 3篇汪国石
  • 2篇吕慧霞
  • 2篇胡万宁
  • 2篇夏远舰
  • 2篇苏新生
  • 2篇孙国贵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河北医药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灌注多参数MR成像
第一部分、后循环活体解剖学研究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技术对后循环形态结构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   方法:对108例受试者行MR...
李晖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血流动力学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对疼痛介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对疼痛介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病人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研究组采用TUPKRP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疼痛介质,MCP-1和PSA水平,最大尿流率(Q_(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两组疼痛介质均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MCP-1和PSA水平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Q_(max)均上升,IPSS和QOL评分均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能够达到和TURP相似的手术效果,均可降低MCP-1和PSA水平,但TUPKTP的疼痛介质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李晖陈博闻裴志圣刘桂迁刘海超张家兴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前列腺特异抗原
椎-基底动脉病变引起脑干形态及位置变化的3.0 T MRI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病变与脑干形态及位置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经临床及MRA或CTA检查发现有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218例及正常对照组218名,常规行MRI及MRA检查。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分型、颅内椎-基底动脉形态位置分级、血管与脑干的关系、脑干有无旋转,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椎动脉越过中线及基底动脉移位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椎动脉:χ2=60.398,P<0.05;左椎动脉:χ2=54.461,P<0.05;基底动脉:χ2=205.007,P<0.05)。病例组脑干与血管接触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7,P<0.05)。对照组脑干未见旋转,病例组103例患者脑干发生旋转,椎动脉是否越过中线与脑干旋转之间有关系(χ2=19.467,P<0.05)且关系密切(C=0.89),椎动脉粗细与脑干旋转之间有关系(χ2=19.357,P<0.05)且关系密切(C=0.76)。结论应用先进的MRI技术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准确真实地显示血管移位、脑干变形旋转等形态学上的改变,为诊断和进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李晖刘怀军杨桦贺丹耿左军杨冀萍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脑干磁共振成像
基底动脉过长弯曲的3.0TMRI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应用3.0TMRI研究基底动脉过长弯曲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MR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过长弯曲患者155例行颅脑MRI及MRA检查,对基底动脉MRI及MRA各指标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脑实质情况。结果基底动脉向右扭曲97例,向左扭曲58例;颅脑MRI平扫见后循环梗死或软化灶80例;基底动脉的位置与椎动脉的粗细相关(χ2=55.151,P<0.01)。结论MRI与MRA联合可清楚地显示基底动脉的形态、走行及其与后颅凹诸结构的关系。
宋利宏刘怀军李晖暴军晖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磁共振成像
唐山地震截瘫伤员脊髓15年MRI动态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1976年唐山大地震灾害巨大,死伤人数空前。在各种损伤中,脊柱损伤因可能会造成伤者瘫痪而后果最严重。截瘫将会给伤员带来终生残疾,因截瘫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还会威胁生命,给患者自身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医疗棘手问题。
刘怀军李晖王亚梁莹赵尧
关键词:脊髓地震截瘫
后循环活体解剖学研究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后循环形态结构进行活体解剖学观察。方法对108名受试者接受MRA及常规MR检查,男58名,女50名,年龄4~63岁。观察指标:基底动脉形态;两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及后交通动脉粗...
李晖刘怀军梁莹李靖武张辉
关键词:后循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解剖学
文献传递
基底动脉的活体解剖学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基底动脉进行活体观察和测量。方法对108例受试者行MRA及常规MRI检查,男58例,女50例,年龄4~63岁。观察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形态分型,测量基底动脉长度及管腔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常见类型依次为ⅠⅠ型、ⅡRⅢ型、ⅡRⅠ型或ⅡLⅠ型。基底动脉平均直线长度为(2.35±0.30)cm,男性比女性基底动脉直线长度长(t=4.19,P<0.0001)。基底动脉直线长度与年龄呈直线正相关(P<0.05,r=0.28)。51例基底动脉发生侧弯,除1例为双侧弯曲外,余均为单侧弯曲。基底动脉管腔平均直径(0.26±0.05)cm。基底动脉上、中、下3段管腔直径无差别(χ2=3.13,P>0.05)。男性比女性基底动脉管腔平均直径宽(t=3.03,P<0.05)。结论 MRA可以对基底动脉进行无创性在体测量和研究,得到基底动脉分型图及相关参数。
李晖刘怀军李静武陈一张辉梁莹
关键词: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解剖学
MR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量研究不同年龄颈椎管内脑脊液运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定量测量不同年龄健康者颈椎管内脑脊液的生理性运动。方法将6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5个年龄组:≤14岁(中位年龄10.2岁)10名,15~24岁(中位年龄20.1岁)15名,25~34岁(中位年龄30.2岁)13名,35~44岁(中位年龄40.4岁)14名,≥45岁(中位年龄50.3岁)8名。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于C2-3椎间盘水平行电影相位对比序列扫描,获得一个心动周期内颈椎管内脑脊液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舒张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及流向。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颈椎管内脑脊液收缩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舒张期峰值流速、峰值流量在≤14岁组明显高于其他4组(P均〈0.05)。结论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成像可以准确定量反映颈椎管内脑脊液的流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依据。
尚华刘怀军闫乐卡李晖崔彩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脊液年龄组
3.0T MRI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序列测量非搏动稳态流体模型流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建立稳态流体模型,验证3.0 T MRI快速电影相位对比(fast cine PC)序列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将直径为3.0mm的医用塑料管固定在水模中,塑料管的一端连接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器以不同流速(0.5、1.0、1.5、2.0、2.5、3.0、3.5、4.0 mL/s)向管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管的另一端连入量筒。将流体模型中心置于头部8通道线圈中心,平行放置的医用塑料管与磁体长轴一致。应用3.0TMRI扫描仪进行fastcine PC序列扫描,扫描层面垂直于所测管腔长轴。在不同流速、不同观测者(2名)、不同流动方向(相向和相反)、不同倾斜角度(0°、20°、30°、45°)对流速进行测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感兴趣区流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流动方向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同时测得的流速值分别为6.75、13.90、21.14、28.69、36.52、42.48、50.49、57.10 cm/s;实际流动方向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反时测得的流速值分别为8.09、14.76、22.53、29.79、36.61、44.75、51.08、54.94 cm/s。管腔内实际流速为42.46 cm/s时,不同倾斜角度测得的流速值分别为42.48、42.77、42.38、42.94、42.47、42.62、42.59 cm/s。测量速度与实际速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r=0.99,P<0.000 1)。2名观察者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41>0.05)。液体流动方向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同、相反测得的流速与实际流速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1,P=0.06>0.05)。不管管腔在各个方向有无角度,测得的流速与实际流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9>0.05)。结论 3.0 T fast cine PC序列可以准确测量稳态流体模型流速,为人体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李晖王志强张惠英张伟尚华闫乐卡刘怀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电影
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综合征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综合征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方法收集并归纳整理1392例脊柱病人临床和MRI资料,分析椎管各种病变的特点。结果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脑脊液循环不良和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依次为头晕、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下肢无力、失眠、胸闷、上肢无力、颈背肌僵硬等。不同年龄段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同,37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显著。腰骶段和颈段发病率较高。常见MRI异常表现依次为椎体后缘增生,蛛网膜下腔变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失衡,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肥厚,脊髓变性,脊柱肌群张力失衡等。结论椎管性脑脊液循环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MRI可充分显示其病因,评价其病情,帮助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刘怀军杨飞李晖贺丹杨冀萍高志红
关键词:椎管脑脊液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