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雯 作品数:76 被引量:38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艺术 经济管理 更多>>
丹酚酸B预处理EPCs对AMI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心肌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心肌微环境的影响。[方法]56只AM 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 SCs组、EPCs+BM SCs组,其中治疗组用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处理的EPCs与BM SCs混合,在大鼠AM I区周边分5点注射。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M I大鼠梗死区心肌收缩蛋白α型肌球蛋白重链(α-M H C)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各细胞联合移植组中,2∶14、∶1和8∶1组在Brdu集中表达区域均有不同强弱程度的α-MHC阳性表达,除假手术组较少外,所有接受冠状动脉结扎的大鼠心肌梗死区I型胶原表达均升高。[结论]BMSCs在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干预的心肌微环境下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可预防或改善心室重塑的发生。 华声瑜 赵桂峰 李庆雯 范英昌关键词:丹酚酸B 内皮祖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细胞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 ,以 5 Hz和 10 0 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 ,每次治疗 10 m in,隔日 1次 ,每星期治疗 3次 ,设对照组。各组分别治疗 14W、17W和 2 0 W后 ,取腓肠肌组织 HE染色 ,测量肌细胞直径、截面积 ,取其平均值。结果 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肌细胞的恢复 ,其中以 5 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 李庆雯 石田寅夫 郭义 髎田文八 马东明 李桂兰 徐放明 王强关键词:电针 周围神经损伤 腓肠肌 形态计量学 功能性训练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肌力与足底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分析功能性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肌肉力量与足底压力分布影响效果,为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提供有效方法。通过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2组实验者干预后血糖、下肢等速肌力(cybex)与足底压力(Freestep系统)改善。实验结果得出12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等速肌力明显改善,足底足趾区域负荷百分比有显著改善(p<0.05)。这表明,12周有氧结合力量训练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下肢肌肉力量和足趾区域足底压力指标。 李庆雯 元也 邵琦琦 徐冬青关键词:糖尿病 运动干预 足底压力 肌肉力量 有氧运动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血脂及骨骼肌PPARα、ABCA1及ApoAI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1)、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N)、正常运动组(NE)、高脂饮食组(H)和高脂运动组(HE)。H组和HE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NE组和HE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速度为15m/min,每天60min,每周5d,持续8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酶法、酶修饰法和清除法测试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骨骼肌PPARα、ABCA1、ApoAI mRNA表达。结果:(1)与N组比较,H组TG、TC、LDL-C水平显著上升,而HDL-C水平显著下降;HE组TG含量显著低于H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H组。HE组与H组相比,血清TC、L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NE组大鼠PPARα、ABCA1、ApoAI mRNA的表达较N组显著增加;H组PPARα、ABCA1、ApoAI mRNA表达与N组相比显著降低;HE组ABCA1、ApoAI mRNA的表达较H组显著提高,而PPARα mRNA的表达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1)高脂饮食可以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并使骨骼肌PPARα、ABCA1、ApoAI mRNA表达显著下降;(2)运动可以一定程度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异常;运动可上调高脂饮食大鼠骨骼肌ABCA1和ApoAI mRNA表达。PPARα在该通路中可能不是唯一的调节机制。 李庆雯 黄力平 王慧 曹龙军 张薇关键词:有氧运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载脂蛋白AI 基于FATmax理论的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运动干预处方的研究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基于FATmax理论,研制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运动处方,评价其干预效果,并探讨部分机制。方法:选取30名50~59岁平时有锻炼习惯的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试验组给予12周FATmax强度的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继续保持锻炼习惯,比较2组试验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结果: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FATmax强度的平均最大脂肪氧化率(FATmax Rate)为(0.49±0.16)g/min,其对应的摄氧量占(43.46%±8.74%)VO2max,对应的平均心率为(101±9.2)b/min;试验组干预后,患者的体脂%、腹部脂肪、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TG)和2 h后胰岛素(2 hINS)明显下降(P<0.05),内脏脂肪、舒张压(DP)、瘦素(LEP)、脂联素(ADP)、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2 h后血糖(2 hPG)及胰岛素抵抗(IR)显著降低(P<0.01)。结论:FATmax强度的运动处方可令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为其运动干预改善病情、控制并发症等提供参考。 姜岩 谭思洁 李庆雯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初探 2013年 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于2007年申请建立了运动康复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有两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合格的人才。文章针对构建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推动运动康复专业建设。 李庆雯 黄力平 徐冬青 曹龙军关键词:运动康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2025年 背景: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实时反馈、个性化治疗和促进神经可塑性等独特优势,加速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目的:综述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外骨骼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现状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期间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EMG biofeedback,physical therapy,robotic exoskeleton,VR,motor function,exercise”,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肌电生物反馈,运动疗法,外骨骼机器人,虚拟现实,运动功能,运动”,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促进脊髓损伤康复的机制包括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增强神经肌肉连接和改善运动模式。肌电生物反馈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通常与运动疗法、外骨骼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联合用于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综合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乏机制的详细解析、缺少为结合疗效提供有力证据的大规模试验、技术适应性有限等。未来的研究可以集中在这些方面:提高肌电生物反馈的个性化和精准性;可以探索将肌电生物反馈与更先进的技术或工学设备相结合开发新型康复设备,扩大应用领域;将肌电生物反馈应用到步态训练系统、呼吸训练系统以及四肢联动康复系统中,提高反馈的准确性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效果,同时提高设备的易用性和舒适性。 梁佳佳 孙姣姣 刘文洁 邢政 李奇 李庆雯 褚晓蕾关键词:脊髓损伤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疗法 外骨骼机器人 运动康复 运动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运动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慢性脑卒中患者31例,在基线评估后,随机分为试验组(n=17)和对照组(n=14)。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运动双任务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每次45min,每周5次,共干预6周。运用5次坐站试验(five times sit-to stand test,FTS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和平衡测试仪测动静态平衡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跌倒风险;运用10m步行速度测试(10-meter walking test,T10)评估步行速度;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用双任务消耗(dual task cost,DTC)来评估单双任务下各项指标的相对变化值以量化双任务干扰程度。结果:在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过6周试验干预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Berg评分及DTC指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FTSST、单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及TUGT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rg评分、DTC指标、FTSST和单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及TUGT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双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TUGT及DTC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双任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脑卒中患者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下的平衡功能障碍。 王海静 高崇 李庆雯关键词:脑卒中 基于PBL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8 2014年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医学人才需求量巨大,目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康复医学专业。本文探讨了PBL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并总结经验与不足。 李庆雯关键词:PBL教学 康复医学 教学改革 高摆臂、大步走,帮您控血糖 2013年 慢跑不给力
老王和老李是一对好“糖友”,他俩在医院认识后相约天天一起锻炼。老王喜欢慢跑,每次跑得全身热气蒸腾,感觉特别舒服。而老李则一直坚持新学到的高摆臂、大步走,老王认为老李的运动强度太小,一直建议老李和他一起跑步。一个月下来,反倒是看似运动强度没那么大的老李血糖控制得比较好,这是为什么呢? 李庆雯 李梅关键词:血糖控制 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