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文

作品数:45 被引量:686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7篇语言文字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7篇口译
  • 10篇翻译
  • 6篇口译研究
  • 4篇语言
  • 4篇教学
  • 3篇演讲
  • 3篇译员
  • 3篇英语
  • 3篇英语演讲
  • 3篇语言学
  • 3篇社会学
  • 3篇伦理
  • 3篇课程
  • 3篇话语
  • 3篇场域
  • 2篇学科
  • 2篇演讲课
  • 2篇英语演讲课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学视角

机构

  • 33篇四川大学
  • 16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澳大利亚新南...
  • 1篇北京市中医研...
  • 1篇中国标准化研...
  • 1篇辅仁大学
  • 1篇四川语言桥信...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45篇任文
  • 2篇胡敏霞
  • 2篇黄娟
  • 2篇徐寒
  • 1篇王海涛
  • 1篇姚斌
  • 1篇刘沁瑶
  • 1篇赵冰
  • 1篇王洪林
  • 1篇魏伟
  • 1篇周英凤
  • 1篇孙三军
  • 1篇任文

传媒

  • 14篇中国翻译
  • 4篇中国外语教育
  • 3篇中国外语
  • 3篇译苑新谭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上海翻译(中...
  • 2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体育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外语教育研究...
  • 1篇翻译研究与教...
  • 1篇第18届世界...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中国口译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1
2018年
较长时间以来,针对口译理论建构问题,中国口译学界存在几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或心态:口译学科"无"理论;中国口译研究欠缺传统理论话语资源;世界范围内口译研究的"欧洲/西方中心主义"即便是一个事实,却未必是一个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从理论的定义、呈现方式和性质出发,论证国内外提出的各种口译理论样态并不少见。其次,从张佩瑶对"翻译话语"的论述出发,提出中国存在有待发掘与整理的较为丰富的传统口译话语资源。第三,从中国口译实践、教育和研究的现状出发,探讨中国口译学者如何通过"内视与外眺"、"后顾与前瞻"等方式,对口译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进行反拨,为口译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做出贡献。
任文
口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近20年来,布迪厄、卢曼、拉图尔等人的社会学理论在西方被广泛借鉴运用于口笔译研究领域,特别是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以及他对语言和符号暴力的论述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逐渐推动形成了翻译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翻译/口译社会学。目...
任文
关键词:场域惯习
交替传译记忆机制的认知分析与记忆力训练策略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交传记忆三个环节(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工作机制,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交传记忆效率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信息组织、大脑重复、信息视觉化、信息组块化和信息联想,希望能为口译教学中的技能培训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任文胡敏霞
关键词:记忆机制
国际大都市翻译能力:概念、评价、意义
2025年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作为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其翻译能力对都市国际形象建构、地方文化价值传播、外向型经济发展、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等至关重要。然而,“国际大都市翻译能力”这一概念在学界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实证与跨学科研究匮乏。理论层面,本文基于经济学、语言学、翻译学中有关国际大都市、城市语言/外语能力、国家翻译能力的既有研究,结合其他城市能力评价成果,界定“国际大都市翻译能力”的概念内涵与要素框架。实证层面,邀请政产学研专家参与定义优化、指数评价体系建构,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构建了一个三级可测量的国际大都市翻译能力指数评价体系,并选取24个国内外代表性国际大都市为样本,进行指数测算,提出相关思考。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翻译能力研究的主体维度,完善城市能力评价,并助力国际大都市形成以翻译能力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力的新路径。
任文
关键词:国际大都市翻译能力
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的互补性——伊恩·梅森教授访谈录被引量:6
2007年
伊恩·梅森(Ian Mason)博士是英国爱丁堡赫里奥特一沃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口笔译教授,曾担任该校口笔译研究中心主任、语言系系主任,经济与社会研究学院院长,在话语分析、篇章语言学、交际语用学、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与同事巴兹尔·哈蒂姆(Basil Hatim)教授—道,提出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颇有影响的翻译研究方法和译员培训方法,即将口笔译活动视为特殊的交际事件(events),重新放置于它们所发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下,
任文
关键词: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文化学派文化转向访谈录篇章语言学
口译服务 医疗口译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口语和手语沟通中陕疗口泽服务的要求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所有需要用口语或手语沟通以处理与医疗(含健康)相关的问题的口泽场合,以及医疗口泽服务提供方和医疗口泽员。
李慧王海涛任文蒙永业周英凤赵冰陈文嘉齐放李博朱宪超
新时代中译外译者能力模型构建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本文立足时代背景和需求,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以及较大规模问卷调研的方法,提取中译外译者能力模型包含的28项要素,并运用聚类、t检验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确定能力模型的七类属、三层级结构,以及类属间的动态影响路径。具体而言,28项要素被聚类为策略能力、符号能力、国际传播能力、翻译技术能力、跨文化能力、言外知识和职业素养。其中,符号能力和策略能力为核心层,跨文化能力、翻译技术能力及言外知识为重要层,国际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支持层,所有能力类属均直接或间接通过符号能力,最终影响译者总体能力。
任文赵田园
关键词:类属层级
机器翻译伦理的挑战与导向被引量:67
2019年
本文在试图厘清翻译伦理、机器翻译伦理、翻译技术伦理等相关概念基础上,考察翻译技术应用,特别是机器翻译活动给当下翻译领域带来的变化,以及就此引发的对既有翻译伦理规约的挑战,继而从约纳斯的后现代技术伦理观——'责任伦理'出发,提出以前瞻性、整体性的视野,将坚持传承已有翻译伦理规范与优化创新责任伦理规约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技术时代机器翻译活动的伦理准则,以应对当下和未来机器翻译和其他翻译技术应用带来的伦理挑战。
任文
关键词:翻译技术机器翻译伦理问题责任伦理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口译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将口译活动视为由当事双方和译员构成的三方共同参与的一场对话,话语意义并不完全取决于讲话人的话语意图和策略,而是由包括译员在内的所有谈话人共同生成和建构;译员同样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权力角色,与当事双方一道动态地构成交际活动中的间性关系,并推动交际活动向前推进。
任文
关键词:口译
语言学与符号学双重视角的翻译研究——评Mona Baker的《换言之》(第三版)被引量:1
2019年
于2018年面世的蒙娜·贝克《换言之》(第三版)在语言学视角基础上,新增符号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在研究视角、编排设计以及研究方向的前瞻性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与创新。该书自1992年首版以来,在国际上赢得翻译研究者、教师与学习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成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力作。2011年的第二版补充了翻译伦理研究内容,依然是翻译研究者的必读书目。第三版以"对等"为主线,分别从语言学、符号学等视角审视翻译中的对等以及超越对等的问题,不仅有效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跨学科视角,更为未来翻译研究指明了跨界研究方向。
王洪林王洪林
关键词:翻译研究符号学语言学对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