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强强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代谢物
  • 1篇电子吸收
  • 1篇电子吸收光谱
  • 1篇折光率
  • 1篇溶剂
  • 1篇溶剂性质
  • 1篇色谱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活性
  • 1篇茄红素
  • 1篇最大吸收波长
  • 1篇吸收光谱
  • 1篇萝卜
  • 1篇类胡萝卜素
  • 1篇胡萝卜
  • 1篇胡萝卜素
  • 1篇活性
  • 1篇光谱
  • 1篇番茄红素
  • 1篇超临界

机构

  • 3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3篇惠伯棣
  • 3篇宫平
  • 3篇何强强
  • 1篇林孔亮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临界CO_2密度对全反式番茄红素吸光系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在超临界CO2色谱上测定CO2流动相密度与全反式番茄红素组分峰面积的相关性,推算二氧化碳密度变化对全反式番茄红素的吸光系数(A1cm)的影响。方法:超临界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8(250mm×4.6m m,5μm);检测波长:4 5 3 n m;压力变化范围:1 1.5~1 7.5 M P a;温度变化范围:3 5~5 5℃;流速:2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全反式番茄红素组分在超临界CO2中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峰面积是可变的,与CO2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可推断全反式番茄红素吸光系数与超临界CO2流体密度变化呈正相关。
何强强惠伯棣宫平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超临界CO2
类胡萝卜素代谢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具有生物学活性。但是,类胡萝卜素分子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最终会分解成片断,形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的生物学活性、代谢途径和化学变化应当被予以关注。在过去20年中,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代谢物在体内也具有生物学活性,对健康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些结果对于探索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非常重要,这方面的探索在今天和未来都将会继续下去。本文综述包括VA源(如β-胡萝卜素)和非VA源(如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代谢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并做出总结,对营养学及食品科学的研究都有一定参考作用。
何强强惠伯棣宫平林孔亮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代谢物生物学活性
溶剂性质对番茄红素电子吸收光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溶剂折射率、极化率和密度的变化对溶剂中番茄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的频率(1/λmax),吸光系数(A1%1cm)和光谱精细结构(VIII/VII)的影响。方法:将番茄红素分别溶于乙腈-水体系和21种有机溶剂,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5μg/mL的样品溶液,于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采集其电子吸收光谱。结果:乙腈-水体系中的番茄红素光谱数据表明:当乙腈-水体系中的水体积分数从0上升到10%时,番茄红素的A1%1cm和VIII/VII值呈下降趋势,1/λmax无变化。当乙腈中的水体积分数上升到20%时,可见番茄红素聚集体的形成。21种有机溶剂中的番茄红素光谱数据表明:溶剂极化率、折射率和密度的下降可分别导致番茄红素的1/λmax、A1%1cm和VIII/VII值的下降。
刘蕊何强强惠伯棣宫平刘沐霖魏建华王英明
关键词:番茄红素电子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溶剂折光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